行業動態 | 商務部發布《2017年中藥材流通市場分析報告》
核心提示:商務部6月26日發布《2017年中藥材流通市場分析報告》,分析了2017年中藥材國內市場行情和進出口貿易行情,展望了中藥材流通發展趨勢。
6月26日,商務部發布《2017年中藥材流通市場分析報告》(以下簡稱《報告》),分析了2017年中藥材國內市場行情和進出口貿易行情,展望了中藥材流通發展趨勢。
《報告》顯示,2017年中藥材國內市場價格整體保持平穩,品種價格波動幅度收窄;中藥材種植受到政策鼓勵,家種品種供應量持續增加;野生及動物類藥材產能不足,需求穩步增長; 藥食同源品種發展勢頭強勁,已成為增長主力。
《報告》指出,2017年隨著國際市場回暖,中藥材進口出口量雙增長,亞洲仍為進出口主要地區;在“一帶一路”建設助力下,對沿線國家中藥材出口大幅增長;貴細中藥材進口增速較快,人參產業亟待升級;隨著行業標準不斷提升,中藥材出口品質持續好轉;民營企業成為中藥材進出口主力。
《報告》對2018年中藥材流通發展趨勢做出了初步預測。今年是商務部連續第5年發布中藥材流通市場分析報告。醫藥觀察家網從《報告》中梳理了核心數據,具體如下:
20個中藥材價格漲幅平均達到101%
2017年,我國中藥材流通市場常見的741個中藥材流通品種中,220個品種價格上漲,比2016年的237個減少17個。其中價格漲幅排名前20的藥品,平均漲價幅度達到101%。
此外,334個品種價格持平,比2016年的316個增加了18個;187個品種價格下跌,比2016年的268個減少了81個。其中,跌幅排名前20的品種平均跌幅45%。
中藥材進口齊增
2017年,我國進口中藥材9.10萬噸,同比增加 13.62%,平均進口價格2.87美元/公斤,同比上漲14.15%,中藥材進口總額2.61億美元,同比增長9.69%,遠高于我國貨物進口額18.7%的同比增長。主要進口品種有龍眼、西洋參、鹿茸、西紅花、乳香、沒藥及血竭等。
亞洲仍為主要進口地區
2017年,我國向亞洲地區出口中藥材18.54萬噸,出口額9.71億美元,占我國中藥材出口總額的80%。其中,日本、中國香港、韓國是亞洲地區的主要市場,主要出口品種有人參、枸杞子、茯苓、半夏、地黃等。
48種重點品種價格公布